就又望着使唤丫头:“这信众们来拜菩萨,往功德箱里投钱的多吗?”
“自从有了这个功德箱,只要来拜菩萨的,多少都投点的。”
古兰知道会是这个情况,人吗都有个从众心理。
这功德箱摆在这里,本身就是一个暗示。
就像那集贸市场上,那耍猴艺人交给小猴子的盘子一样,只是没敲罢了。
其实那意思大家都明白的。
而且这功德箱就摆在菩萨面前,前来拜菩萨的信徒,哪个不是有求于菩萨的。
当着菩萨的面,哪里就不舍得投点钱呢。
俗话说得好,六十四拜都拜了,还差这一哆嗦吗?
虽然菩萨不差钱,万一菩萨就差这点诚意呢。
求菩萨求得是个希望,也是求个心安啊。
这就像为了一个事情,想到管这个事情的人那里送礼一样。
不知道领导收不收的时候,心里是忐忑的。
看到领导有个敛钱的包包时,心里就比较坦然了。
等把那个钱投进那个包包里,并没有被退回来时,心里不仅安然,还很快乐了呢。
这还比如像是到医院里看大夫一样,带个红包大夫不收,心里就沉甸甸的。
不是担心大夫治疗不尽心尽力,就是怀疑亲属得的是不治之症。
只有千方百计,或者是托关系把红包送下了,心里才安宁。
哪怕是病人死了,心里也是无愧的。
哪怕病人死不瞑目,也会一边劝着,一边替他把眼睛合上的。
哪里知道,说不定那从生下来就知道不得免死的病人,就是因为那个红包才死不瞑目的呢。
上述这些并不是古兰多想的,而是个尽人皆知的状况摆在那里的。
古兰现在还没空去想那些与本事无关的东西。
她还只是想知道这些钱是做了什么的。
就继续和使唤丫头探讨:“有投大笔的么?”
问这话时,古兰还想起来那齐融里,一次投一千万的老板,真是大手笔啊。
“有。”使唤丫头现在也郑重其事的回答了。
她甚至在想,姐姐是不是菩萨派来查账的呢?所以不敢大意。
“大笔的都是有多少的?”
古兰越问越细,而且越在行了。
“百儿八十的有,千儿八百的有,万儿八千的也有。”
使唤丫头回答的层次分明又小心翼翼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