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千百心里其实也很得意,在槐树村投资,是一个永赚不赔的买卖,贷款有人提供,配套工程有人承担。
“也好,那你随便去转转了,中午就在村部吃饭,乡野小菜,还请诸位不要见怪。”刘小柱起身,满脸谦和答道。
万千百带着一行人离开了村部,又往村前荆棘林而去。
刘小柱等人在办公室里商议着养猪场配套设施问题:“福贵叔,就算槐树村不建养猪场,道路和电力设施也该建设了。”
“可不是嘛,之前我们提了好几次,只是李村长老是推脱槐树村没钱,这一放就是好几年,马上就成为了历史遗留问题。”
“唉,老话说得好,要想富,先铺路。”
“这可有需要多少钱啊?”
“最气人就是李二奇,这么多年,为槐树村做了一件事,就像立了大功一样,他也不想想,当初是谁把土地卖出去的?”
大家又是众说纷纭,议论纷纷。
“行了,李二奇之前没有干什么正事,但最主要的原因,还是槐树村之前没有主心骨,现在刘小柱带着大家干,
李二奇也不敢再有什么歪歪心思的,大家齐心协力,槐树村一定会富起来的。”宋福贵做了总结。
他活到了五十岁,最佩服的只有三个人。
一个是本族大叔宋海山,另外一个是李爷爷,李二奇的父亲,再一个则是青年才俊刘小柱。
“大家先商议一下,我有点事情出去一会儿。”刘小柱站了起来,从会议室走了出去。
其实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,裤兜里的手机震动了起来,刘小柱并不知道是谁打来。
走到后院,刘小柱才掏出了手机,是郝玉兰打来的:“玉兰姐,怎么想到跟我打电话了?”
“柱子,我舅舅的腿好得差不多了,要不你过来看看,他家里有些事情,想赶着回去。”郝玉兰显得有些着急。
“玉兰姐,我正想跟你打电话,村部来了不少客人,一会把给做一顿午饭,尽量让客人吃得满意。”